SINOFACE|海华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13|回复: 1

走进亭江--闽安古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 22: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交通距离福州市区约25公里。往连江县的方向。交通相当方便,可坐往亭江的937公交车,也可坐连江巴士。半个小时左右即到。当天来回。( ^2 v' a. g/ C3 B

8 i4 {+ U. ^8 f; d* S  ●美食当地的海鲜与河鲜都挺有名。
- @. T) T5 V0 Y3 b& F8 Q; H. f8 T0 K! X5 n5 R9 x
  ●特色物品当地特产“蟛蜞浆”不可不买。当然,时机好的话,也可自备钓具,狂钓蟛蜞。" W& c5 r( e' h/ a8 t
" a7 x, g" r! Z+ \2 {  V; X
  本专题采访得到闽安老人协会秘书长杨成和先生的大力协助,特此感谢。- R9 k+ q: _( ^$ i4 \
' h% H5 O/ X4 V% X( f+ Y0 f7 Y
  “好柴不流闽安镇”。' F9 m4 Q% K' {6 @8 M5 l
$ k1 }5 E" E9 m4 U, }' l" j
  这已是一句在福州地区流传极广的民间俗语。当地人的解释是,解放前,每逢闽江发大水,上游总有大量的树木沿江冲下来,但到了闽安古镇边,基本上只剩余垃圾了———好的东西早被中上游沿江而居的人先捞去了。
6 b5 A2 X% `2 F/ e
) i, ]% L8 E1 }5 \4 F% x, }+ Y  尽管有热闹的104国道从旁边穿过,但闽安却是安宁的。当那座著名的迥龙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出现在我们面前,当一条名为“邢港”的河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镜头中时,闽安洗去铅华的古镇本来面目展现了。1 R) A8 T5 J" ~) i

2 E. |, r: _& S! G8 U  “闽安门”( j; I! j4 d/ N2 ~
9 M  s# |4 |* c+ ~1 \, H
  一直到我们从104国道旁拐进闽安古镇,才真正明白“好柴不流闽安镇”这个俗语的真正意思———闽安古镇处于闽江的最下游。而且,闽江流到这里,意想不到地变狭窄了———南岸石龙山与北岸红山夹峙形成闽江的最窄处就是俗称的“闽安门”,在落潮时江面宽度仅330米。
9 ?5 `% ^3 X4 r; R' n$ K
: w7 x* N  V+ {$ W4 O& I7 ]  作为古代福州的门户之一,“闽安门”在冷兵器时代的确是个天险。闽安也因了这个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江湖地位”声名在外。其军事重镇的意义,在唐朝就已彰显了出来。不仅是军事,唐昭宗景福年间(公元893年),“枕居海门,为舟船往来重要之地”的闽安,其行政及商业意义也显现了出来,当时开设有“巡检司”衙门,负责巡察沿海各县政事、缉私、巡捕及设关课税等事务,其职责范围远达长乐、连江等县……据《三山志》记载,元朝时,政府曾在“闽安门”处布横江铁索(对岸即是著名的“金刚腿”),战时拉紧,阻止敌船进港。
) Z6 Z- h/ n  x3 V. R
7 ^1 @# ?7 V2 H+ Y9 X  至于史书记载的闽安抗倭事迹,以及抗倭名将戚继光在闽安垒石构筑的松门、东高、乌猪、高山四座城寨,在岁月的风尘中,如今还有残踪可寻。# k4 e6 a4 p7 d" j
1 P4 o! R0 y. b3 G# ]0 U* G
  当然,如今还能一下子让人们遥想当年闽安作为军事重镇的,是在闽安104国道边的被列入省级文物的北岸炮台。这是一个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的炮台,被称为“闽安炮台”,在高约20米的小山上设有一座半地穴式主炮台,直径近20米,其规模当年可以与厦门胡里山炮台比拟;该炮台原与南岸炮台呼应扼守“闽安门”。
; s# W: h: ?7 S3 E7 L( S+ F3 K9 I( ~% `* _8 A% I
  我们已无从想象,在1884年的马江中法之战中,该炮台在当年的激战中到底有何作为,但如今,面对这么一座沉默无言破败不堪的古炮台,却油然而生出一种无言的痛楚,一种类似伫立于圆明园废墟上的一种痛……7 B" `9 O0 t9 X

, \4 _" f' A6 m  作为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古镇,闽安的商业最繁荣时代是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74年前后)。当时的福建“市舶司”因泉州港的衰落而北移福州,琉球等国贡船多停泊闽安,一时番商云集,其南腔北调的热闹景象,如今在宁静的小镇上,已是很难想象了。
, @" z+ b9 S' N7 O/ `
8 k! c; H' b) Z2 e7 e& l& p  “蟛蜞浆”/ G5 P: r8 a, ]4 _2 U/ x! ?; i
+ i8 a8 `! o0 P
  闽安盛产“蟛蜞浆”。
* G5 i% I1 u. T0 u% K3 ~, }* B4 u$ U5 q- L
  这对于我们而言,自然是个意外。顾名思义,“蟛蜞浆”就是用活的小蟛蜞,用磨磨成粉,调入酒糟等调料制成的极佳调味品。由于是纯手工,市面极其少见。而在当地,我们很容易就在河道边遇上了几位正在钓小蟛蜞的当地人。1 @) D, D+ {" ~# r

1 I$ g* `0 `8 L! x  由于邢港河靠近出海口,因而,这里的水源也成为咸水与淡水的混合体,加之河水的涨潮和退潮与大海是同步的,小蟛蜞也因此出奇的多。一退潮,河道两旁都是横行霸道的小蟛蜞。相比较之下,这里河道的小蟛蜞比较“傻”———村人只要一根简易的小竹竿钓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小蟛蜞钓上来。每年的五六月份,这里排在古桥头两边钓小蟛蜞的队伍极其壮观。“老钓”们半天可以钓十来斤,即使外行,只要有耐心,半天下来,也能钓两三斤。我们的镜头盯住了一位大学回家度暑假的当地女孩。她正在重温她的童年梦———一根简易的竹子,用尼龙线一牵,以肉丝用饵,不到十分钟,十几只小蟛蜞已傻傻地上了当……% Y) k: ^9 v1 }
$ c2 ^; e' W; F( W. v" M* m
  当然,钓小蟛蜞除了是一种乐趣外,更多的实用是能做成美味的“蟛蜞浆”。其制作工艺简单,而保存期却可长达数年。许多老华侨回乡时,总是忘不了拎一小瓶出去……瓶里装着浓浓的乡情,在异国他乡,权当一种乡思吧……3 `  D- c% z) H" q- ^+ W

9 r9 V+ R( P5 n, X& F! Q  今年58岁的杨成和老人是老闽安,他的儿女们都在美国,他和老伴守着自己的那幢小洋房,看护着小孙子之余,他热心于闽安的文化保护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希望闽安古镇能得以修复。他的这个愿望今年终于成为板上钉钉的现实:有关部门已着手启动闽安古城墙、闽安古街等六项修复工程。在他想来,这座远离古代军事意义的古镇,有朝一日,将会焕发出旅游休闲的全新光芒……
% L, Y. {: I& f, u% o! Z/ }- Y0 W6 p/ b  q' S. a  G
  巡检司衙门
3 o- K: g3 o, ?  Q7 a; N. w1 B" s+ d1 g% o. V/ a# W+ u% F& U
  事实上,历史赋予闽安古镇最大声望的,莫过于其从唐朝以来就开始在此设立的巡检司衙门。
# Z3 a4 l6 W/ {) Y" ?" {  U6 f; ]# n6 J; z5 k3 ^0 r
  现存的巡检司衙门是清光绪二十一年重修的,曾经是闽安小学的校园,如今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衙门内保存完好。我们去的那天,衙门内的四株百年老龙眼树已结满果实,绿阴之下,一片清凉……3 b8 o. M( p( D8 |

. @' J& {# W0 l& n% }% u  Z5 X  衙门内的一个马槽,据称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驻扎此地时饮马用的。地方志记载,清顺治年间,郑成功曾用40艘炮船攻进闽安,与清廷在这一带拉锯对抗,而巡检司衙门一度成为郑成功“反清复明,收复台湾”的总指挥部……; v5 b$ H; k* `& {5 U9 r* t
9 b* C. V) r& y+ ^, ?
  巡检司衙门的边上,是一截被古榕树杂根紧紧抱住的古城墙。这是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的“石头城西门”遗址。据闽安老人协会秘书长杨成和介绍,当年的闽安古城除了有完整的城墙,周围有120多个庙,如今仅余28个。其余的大多在战争中被毁,而古城墙在抗战时被大拆一次,用于建筑防御工事。0 r$ W( v4 K5 w" Z' s9 U3 |

& o: M, u3 u4 F. Y8 g# T  作为军事重镇,作为南来北往的人事更迭的聚居地,闽安全村共有89个姓,或许,这是历史为闽安这个古镇留下的化石般的印记吧……, |4 `3 S' Q+ V" P. P. x+ G- O

3 ]" z3 [% S6 [2 A4 l. k) p3 z  在离衙门遗址不远处的地方,一个小到让人意外的庙,竟然建在街道中间的骑楼上。这个称为“普庵楼”的小庙,是当地人为了纪念中法马江战役中的英雄陈明良而建的。据杨成和介绍,闽安是中法马江战役后法军的唯一登陆点,当地群众自发组成抵抗力量,领头人陈明良因寡不敌众,被法军杀害于“保安铺”的街道上,后人为纪念他,特地在该地建一骑楼“普庵楼”,以供奉他为保卫闽安洒下的一腔热血。
% t7 R9 f' g1 h- n- ^# {/ |8 b/ ]: b. n2 `  ]$ c
  穿行在安静的古街道上,怀想一下郑成功在此率军攻克大败过清军阿克善部、但最终还是让闽安镇失守,兵退厦门的激战场面,怀想一番曾经风云流转的一个军事重镇,如今竟成了一个安宁的行政村(闽安如今是马尾区亭江镇的一个村),这很容易让人为一个古镇的身世浮沉,生出“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感慨!  E! o0 A5 m! u  q0 q

$ C# I5 P0 n8 x. C3 w( g  迥龙桥; H5 k! d4 G( l( n( b- F2 B

* F! v. s: k: ^% O# a' {; e( C" T  迥龙桥又名飞盖桥、沈公桥。始建于唐代,距今已1100多年。桥为花岗石平梁建筑,南北走向;桥墩呈船形,每两墩之间铺三根硕大石梁。据专家考证,这是一座工艺和造型相当完美的千年古石桥。《福州实用地图册》把它与万寿桥、龙江桥并称福州三大名古石桥。
& ~, ?+ {0 b7 P+ `6 ^$ K  a# C2 q3 f( {  A# t5 G
  从宽敞的桥面上,倚栏而望,弯曲有致的邢港河如飘带,缠绕着闽安古镇,而一些渔家的船只轻轻地从桥下穿过。桥面嬉戏的孩子,桥下静静的河水,让人在瞬间恍若置身于江南的某个水乡。这一切,都让闽安呈现出福州地区难得的古韵风情。& x* Q. i# F+ w$ |* V

# ^+ o! V6 U8 |9 W  迥龙桥的妙处还在于,它不是我们常见的独体桥梁,它像一根扁担一样,挑起了桥南的玄帝亭和桥北的圣王庙。圣王庙内祀“齐天大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美猴王孙悟空。圣王庙的香火极旺,在每年过年前后达到巅峰。老闽安杨成和先生告诉我们,每年的正月期间,这里就成为当地最热闹和最能呈现当地民俗的中心:特别是正月游神的日子,桥的南北两边就成了欢乐的海洋,此时也是一年中闽安古镇人数最多的时候———侨居海外的许多人回来过年,似乎就是想感受一番家乡的那种热闹气氛。而夜间,红灯笼照映下的河与桥,更是具有古朴的写意……这种场景,有刻于桥栏上的一副古对联为证:邢港春宵两岸笙歌朝玉宇,沈桥夜月万家灯火灿银花。
4 Y" o" m1 y1 B# F" ~9 V
7 ^2 j. P' v; e1 x8 i  离古桥不远的一个现代派的建筑,就是闽安老人活动中心,据说,那幢投资数百万元的活动中心是福州地区村一级敬老院中最好的。多年来,闽安古镇以华侨多而著称,因而,其镇上的基础建设也相当不错,坐落于河两岸造型各异的小洋楼,是闽安作为侨乡的另一种标志。作为著名侨乡,闽安及周边各村青壮年都常年在国外淘金早就不是个秘密。而青壮年们在平常日子的缺席,也让一个村子呈现出静谧的气息,甚至,很大程度上,闽安古镇让人产生错觉:这里真的成了一个空气清新的休养的好地方?
! K: B+ `* P. H, }9 v5 O; e6 `/ o
  离老人活动中心不到100米的地方,是同样气派的闽安幼儿园。闽安的“美国小公民”多,同样也是这个侨乡的一大特色———许多在美国打拼的夫妻,生了孩子没空照料(孩子在美国一出生即为美国公民),干脆从飞机托人带回老家请人照看。杨成和介绍说,快快乐乐生活在闽安的孩子中,“美国仔”占了至少七成,而当地土生土长的孩子反而成了“少数派”……1 w' n& v3 i" t
) J  h& q  b' H' a, r. W0 C3 |
  徜徉在闽安宁静的小镇街头,忽然闻得一阵悠扬的笛声飘荡而过,惊讶之下,循声而去,竟是一对上了年纪的民乐发烧友在切磋技艺。见陌生人,倒也落落大方地在我们面前起劲地来了个二合奏,一首《秋湖月夜》让人恍惚,让人一时间不知今夕是何年……
发表于 2010-1-5 20: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发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NOFACE|海华网  

GMT-5, 2024-6-1 0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