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FACE|海华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SINOFACE|海华网 首页 资料中心 医保 查看内容

心理安康家属互援会采访手记

2009-12-7 15:49| 发布者: summer88| 查看: 163| 评论: 0

默默起步 知者甚微

  心理安康家属互援会这个组织很多人都不甚了了,记者印象中只知罗洁靓女的“心理安康一线牵”,所以当接到通知采访11月19日在华埠敬宾酒楼举行的“心理安康”感恩节晚会时,还以为是罗洁主持的团体,到达后,虽然罗洁也在,但老板不是她。经介绍,才知道周裕文博士。

  周女士说,该会成立这7年多以来,一直默默做事,并没有大肆宣扬,难怪知者甚微。“这次晚会的目的,除了与眾同乐,让心理安康家属互援会走进社区,面对公眾外,更希望筹募经费,进一步推展精神健康社区教育及照顾者互援互助的工作。”

  问起该会的创办经过。周博士说,02年时在华人社区里看到了照顾精神病患的家属们的辛苦。这些家属是受到社会忽略的一群,他们的痛苦没有人可以理解的。

  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梅陈玉婵教授和她所指导的陈茂全博士的论文就是探讨这方面的议题。陈茂全其后开始和基督教角声布道团的劳伯祥牧师及林其冠联络,提出想在华人社区中成立一个家属互助团体。那时,黄洁贞作为一名社工已经在角声开始辅导一些华人,工作中她也看到社区有很多照顾精神病患的家属们承受著很大的负担。

  周裕文说,此外,当时在南湾精神健康中心服务的社工文惠玲也在积极为纽约州政府物色适合在华人社区担任协助和照顾华裔精神病患的华人。所以文惠玲拜访了她第一个病患的母亲,更深刻地感受到华人社区缺乏一个可以让辛苦的家属们互相倾诉心情和彼此给予帮助的团体。所以在同年5月,他们几人联合几位家属,在角声成立了家属互援会。

  周博士感慨地表示,在这七年里,首先要多谢的是慷慨借出场地给互援会的角声,这样,该会每个月可以定时聚会,没有间断。

  谈到经费从那里来?她说,刚开始时,他们没有任何经费,完全靠义工们的捐助,才勉强维持,一直到03年底,亚裔心理健康联盟在了解该会的困境后,开始在经济上提供帮助,所以家属们可以在每月的聚会中享用一顿免费的晚餐。而互援会现在也先后出版了七期《希望季刊》,介绍该会活动。

  关爱家属 亟需职训

  互援会是去年底正式注册成为纽约州的非牟利组织,下个目标是成为联邦的非牟利机构,这也是办感恩节筹款晚会的最主要目的。因此,该会将会从事更多的活动,例如可以正式地接受各方面的捐款,帮助互援会成为一个社区组织,让家属们有一个平台可以为他们说话,使家属的心声和需要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日后制定心理健康的相关法令时都不要忘记互援会。

  周裕文进一步说,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家属们可以去参观主流社会的不同健康服务机构,而向政府相关部门表达他们的需求。再者,该会有很多家属来自皇后区,很多时因为年纪大或个人的不同原因,他们无法参加每月例会,故此该会也希望将来在皇后区也增加一个聚会点。

  互援会有好些家属是作为父母在照顾他们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儿子,他们最担心的是当他们已无法承担作为照顾者的角色和任务时,他们的孩子怎算好?这种对日后安排的担心占据著家属心中深处。他们不知道主流社会有各种不同的职业训练场所,帮助在康复中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学习职能技巧,让患者可以找到适合的工作,继续为社会尽一份心力。

  周女士指出,但华人社区里没有这样的专门机构提供职训服务。如果将来华埠有了,可以让更多患者受惠,可以让为他们孩子担忧的家属们放心,不用“独自垂泪到天明”。要争取华埠也有这样的职训中心,光靠互援会是不够的,还要靠社会大眾,让广受华人们欢迎及支持而当选的民选官员能够知道和感受到,让纽约市政府的心理健康部门知道,也让纽约州政府的心理卫生部门了解。

  感恩筹款 展示面貌

  据该会估计,纽约华人社区里,有数万人患有严重精神健康疾病,而照顾这些患病人士的责任便落在他们的家属身上。互援会的任务是致力增进华裔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或照顾者之间的互援互助,提倡鼓励会员积极争取权利及福利。同时,互援会的服务宗旨在于提升社区对心理精神病的认知,为心理精神病患及照顾者的提供更好的服务。

  虽然只有100多人参加,当天筹款晚会颇为热闹,大会的程序有家属会员分享他们参予互援会及照顾患病家人的经验、民族歌舞表演及丰富筵席,同时,设有由会员制作的手工艺品及支持者捐赠的物品作义卖,筹得的款项将用作服务方面。

  本年的感恩节庆祝会意义与规模有别以往。往年,只是会员之间的庆祝,但今年与眾同乐,并向精神健康服务人员及机构展示我们的新面貌、新方向。

  可喜發展 廣泛交流

  据介绍,过去三个月,互援会的会务有了一些新的发展。首先,该会义工文小姐及黄小姐、家属代表明婶于9月中,出席了赞助互援会的纽约亚裔精神健康联盟(The NewYork Coalition for Asia American Mental Health)的常务会议,会上,简报了互援会本年度的工作发展及感恩节庆祝会的筹划,明婶更分享了她参予互援会的历程,她的参予带给整个家庭的正面改变。

  联盟的会员听到他们的报告,大受感动,向明婶及互援会的工作致意赞扬,还承诺在互援会往后的发展上,无论财政及地方资源等,将继续支持。

  其后,文小姐和黄小姐代表互援会出席了亚裔健康及社会服务联会(Asian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 Council)会议,得到该会支持,豁免了该会的会费,让互援会成为联会的会员。当天,黄小姐简介了互援会的历史及服务宗旨,现有及未来的工作。出席的联会机构代表反应很好,还建议安排互援会在联会上作专题讲座。

  谈到明年的计划及活动经费。这些计划及活动包括月会、外展探访、会员训练及社区教育、希望季刊、资料库及图书馆设备及网站等。此外,该会的《希望季刊》翻译工作已接近尾声,进入了审阅阶段,审阅完毕后,将尽快向联邦政府提出申请501(C)3非营利团体免税资格。

例例个案 难言心酸

  互援会里有些个案让人感到心酸不忍,同时也对病患家属表示钦佩。

  一名叫Shirley的黄姓女士介绍了他患有精神病兼有轻度弱智的弟弟的情况。她说,“弟弟患病已经15年,他只会说少许英语,所以我除了上班之外,都尽量帮他过独立生活。”在这麽多年来,她都要同时承受不少精神压力及身心折磨,并非言语间可以道尽内心的感受。

  黄女士说,“我参加互援会不到一年,也参加了一些义务工作,从义工及其他家庭成员中学到不少对精神疾病的知识以及对精神病患照顾方式。”

  她的弟弟是属于情况稳定的患者,绝大多数时间都会按时吃药。然而,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会使他的手发抖,他有时也会不想服药尔骗家人说已经吃过了。当她们察觉到时,往往也就是他开始出现一些症状的时候。

  黄女士说:“他发作时,会连续好几天无法睡眠,整夜在家中走来走去,并且语无伦次。”但当她带著弟弟向精神科医生寻求协助时,他的情况又没有严重到要住医院。因此,很多时在他病发时,她必须担任起照顾者的角色,不但不能休息,还必须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对她而言,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Shirley说,“年前9月,我弟弟开始出现复发病症,不能入睡,精神状况变得呆滞,左边身体倾斜无力。我们立即叫救护车,救护员见他呕吐,因为觉得他水有怪味,有中风现象,坚持送他到纽约下城医院而非精神专科急诊室救治。之后的检查报告虽证实他没有中风,但却因种种原因而要呆在普通病房17天的。”

  她说,“我弟弟送医院后,只被放在一般病房,主诊医生是内科的。我弟弟很多时侯晚上不能入睡、头痛得快要爆炸难受、精神状况转坏,有些护士、助理没有照顾精神病人的经验,曾对我弟弟产生恐惧感及表现出厌烦。”

  其中一位男性护士助理曾多次问她有关弟弟何时会离开或为何仍未转院?有一天她真的受不了,反问他为何不直接询问医生或院方。“我实在难以忍受一些在此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对精神病人病情不了解,却懒于学习及不体谅病人家属所承受的身心折磨,一点同情心也没有。”Shirley告诉记者。

  Shirley说:“不幸中的万幸,圣云仙医院终于有空床并愿意接收我弟弟转院接受精神科治疗,否则我不敢想像他到底要受多久的伤害。在这段艰苦的日子中,碰巧我没有上班,才可专心为这个案子奔波。试问换作其他精神病人如没有家人在身边、家属要忙于上班及照顾小孩、年纪老迈、家中没有人懂英语或语言障碍,结果会是如何?”此外,心理安康家属互援会的义工及家属在这段时间也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否则难保她不会“黐线”(粤语,言行举止有些不正常的意思。)。

  另一位要照顾太太的Jack杨先生说,“大概14年前,太太突然告诉我,她患有忧郁症。开始时,我根本不大相信,但是几个月后,我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并与她一起寻找治疗的机会。”在换了好几个精神科医生后,效果并不理想。最后找到一个与她配合较好的医师,太太便一直在那里接受治疗。一般来说,当太太定时看病吃药,精神状态都会保持稳定的。

  杨先生说,精神病患的情绪难免起伏不定,身为家属有时很难与患者相处,也很难接受病人所说的话语,为此,他阅读了一些关于照顾精神病人的书籍,希望从中学习照顾太太以及与他相处的方式。说到与病患相处,首先要保持冷静和包容,由于病人的病情反覆,他们或会说出一些不合理或是尖刻的言辞,这时,就要保持冷静与包容的态度,而不要当时争辩或对罵,若互相说些伤害对方的话,有可能会进一步冲击病人的病情,也会扰乱自己的情绪。

  Jack说,“7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义工王小姐告诉我要和陈博士等发起组织一个家属互援会,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并表示自己会全力参与和支持。”这几年来,义工们花了许多时间帮助家属解决不同的问题,例如住院、找适合的医生、用药的问题、以及医疗保险等,再加上提供专题讲座来教育家属如何照顾病人,了解病情。

  社区关注 温暖家园

 
周裕文博士表示,按照美国国家精神健康局(National Institute ofMental Health)估计,全美约有26%的18岁以上人士患有可诊断的精神健康疾病,这包括6%的人口是患有严重精神病,如果这个数字准确,估计纽约市华人社区里,就约有十二万人患有可诊断的精神健康疾病,两至三万人患有严重精神病。

  自196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推行“缩减住院病人”的政策,促使大量长期住院病人被释离精神病院,返回社区,由家人照顾。很多情况下,并非每个家庭都有足够准备来担当照顾者的角色,而且社区里也没有足够的支援服务与资源,帮助他们准备好他们需要扮演的角色。

  周博士说,很多华裔或外国移民精神病患者在寻找适合其文化或语言的精神健康服务,相对于本土出生的人士较为困难。例如在亚裔社区里,只有一所给予43个住宿单位的“支援屋”,而另一个提供不到100个床位给亚裔病人疗养院,也只能够提供有限度亚洲文化元素的服务或者活动。即使上述床位被华人病人填满,可能还有2万6000人在社区里孤独生活或需由家人照顾。家庭在中国文化里,举足轻重,尤其对照顾患有精神病的家人,犹为重要。

  据介绍,互援会每月第四个周四下午6时至晚上8时都在华埠亚伦街48号的角声布道团举行聚会,查询电话:347-575-4625,电邮:contact@cafamh.org,网址:www.cafamh.org

  关于妄想症

  妄想症是以妄想为主要症状之精神疾病,所谓的妄想,指的是一个人抱持著一种相当固著的,不容易改变的,有组织的,合乎逻辑的,但却不符合事实的错误信念而构成的错误思想。妄想症患者没有精神分裂病史,也没有明显的幻觉或是幻听。

  妄想症的发病率大约是万分之三,但有很多个案仍未被诊断出来,因此,实际的比率可能更高。妄想症患者在发病前的性格特征多为孤僻以及不合群,男性与女性在患病的机会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发病的范围普及各个年龄层。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明确的资料来指出妄想症的发病原因,但一般相信,妄想症的出现与遗传、头部受伤以及酗酒有关。

  妄想症是一种慢性的精神疾病,而且病人终其一生都有复发的可能。患者强烈而持久的表达一种念头或者想法,这种想法过度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歪曲患者的生活方式。患者常表现出猜疑、固执、忌妒以及过分看中自己等性格特征。

  针对妄想症病人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社交治疗两种。治疗妄想症主要依靠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妄想症,医师会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关于心理社交治疗方面,应从重建病患对他人及外界之信任感开始,采取诚恳以及尊重的态度与病患接触,使其感受到接受与被尊重,同时,避免与患者争辩他们不真实的想法。言谈词句尽量简明扼要,以避免猜疑。

最新评论

热门会员
热门资讯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NOFACE|海华网  

GMT-5, 2024-4-27 1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