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晨 发表于 2007-10-9 23:52:54

对话“90后”——谁比谁的青春狂

http://www.godpp.gov.cn/wcnr_/2007-10/10/xin_4731004100952281774814.jpg “90后”的孩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沈家善 摄(资料照片)
    虽都尚未成年,却已颇受关注———因所用的“火星文”(一种字母简拼难懂的“90后”网络语言);因被称为“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做事极端化”(一中学教师概括其“90后”学生);更因为,这批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是共和国的第五代。     他们三十而立时,将是我国发展重要节点———2020年。在他们退休之前,将是民族发展关键时期———2020年-2050年。     国庆前后,记者关注,对话5位“第五代”。不带任何标签,真实客观记录,只为探究引导,只是一个开始。     青春弘志:我的狂是被人放大的     被列“中国十大90后作家”之“人气最旺盛”。十二三岁写过武侠小说《有情少年无情江湖》,将出版小说《浪漫七月花》。曾写《韩寒,我们并肩作战吧》一文,在新浪博客首页连续几天保持文化榜第二,却遭韩迷反对,索性“叫板韩寒”。《我的自介书》称自己“早年弃学可谓厌学之徒;生性风流喜欢流浪不喜在家可谓不孝之子;不迷信权威不敬名人之名气可谓狂妄自大之人。此厌学、不孝以及狂妄之徒今尚还苟活于世,可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亡我。年轻气盛,无所打算,只想统领90后文坛,潜心修习文学,为我中华文坛放一把不灭之火!”     记:“90后”作家子尤代表作就叫《谁的青春比我狂》,你又被认为与韩寒很像,因为都很狂。你怎么看“狂”?     青:我其实是自信,狂跟自信其实只差一步。我的狂是被人放大的。我欣赏韩寒的胆识,但并不崇拜他。     记:那你喜欢谁?     青:鲁迅,有血性。阎连科,拿过两次鲁迅文学奖的。老舍,有京城柔和亲切的感觉。要看就看经典的。“80后”作家是时代的实验品,商业文学跟纯文学较量,结果纯文学败了。     记:你怎么区分纯文学和商业文学?     青:感觉。     记:你现实中说话也这么大胆?     青:平时挺文静。河北记者采访我,问三句我答一句,说我腼腆。     记:你怎么看“90后”作家?     青:文风还比较散,大家各写各的,我就无门无派,河北民俗协会会长袁学骏评价《浪漫七月花》吸取了散文、诗歌、纪实、小说的精华。呵呵,其实就是四不像。“90后”作家有两条路,一是纯文学,有评论说“80后”作家现在走入低谷是因为成也书商败也书商,很有道理;二是也商业化,但关键要拿出好作品。
许豪杰:我不太喜欢装成熟
    现读高三。2005年开个人博客,上书“90后博客第一人”,博客访问量156万次。曾因内容涉及学校生活及加入个人看法,如“现在学生的价值也只有在分数上体现”等,被一全国性网站作为教育专题讨论,并引发校方关注。所写《90后傲然宣言》称:“90后在公众的印象仍显稚嫩,但决不是幼稚,相反我觉得很多自以为是的人都比较幼稚和愚蠢,无论年龄,不管几零后。”     记:对“90后博客第一人”,你自己怎么看?     许:这就是我自己给自己的虚张声势。但我对自己写的东西有信心,我以后也会是一个领军的“90后”作家。     记:你现在怎么看学校教育?     许:不像刚开始那么多看法了。我现在就感觉,好好学习的应坚持,但生活本身也很值得学。     记:那你认为该怎样培养人才?     许:我不知道。看出问题很简单,怎么解决需要一群有教育理论知识的人开会讨论。     记: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许:像我名字一样成“豪杰”,但个性要像小孩。我不太喜欢那种装成自己是多么成熟多么看破这看破那的人,要随性真实。     记:你博客名叫“理性和叛逆并存”,你自己的理性和叛逆呢?     许:我理性地过了十几年,叛逆只在文字里,现实中没那么事事对着干。比如,虽然博客写了学校问题,却依然穿着校服游走在校园。     张允飞:我只是看似不在乎     创建了在“90后”中颇有影响力的“90后网站”。对记者说:“也许我们有些人看起来很不羁,但外表是给别人看的。现在年轻人承受得太多。我虽然看似什么都不在乎,但压力很大,很无力。”     记:你网站哪个版块内容更被关注?     张:“90后”比较喜欢文学、政治、体育,当然也有流行文化。文学原创帖最多。他们非常喜欢韩寒、郭敬明、王小波、村上春树等人的作品,那种表达自由、讽刺现实、借助个性的。     记:依你看,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对“90后”影响大么?     张:很大。独生子女往往缺乏交流。现实世界沟通不行,网络却是高手,就像我。     记:你的网站推出过什么写手?     张:一个人总不能靠炒作火一辈子,要用真的东西征服别人。韩寒写的东西天马行空还很幽默,但我们“90后”有些人还没一定实力就说自己怎样怎样,让人反感。     记:在你心中,金钱排什么位置?     张:朋友第一,智慧第二,金钱第三,或许在金钱之前还可以加一些。钱很重要,但永远不会排在第一。     记:你觉得“90后”理想主义多还是现实主义多?     张:整体偏重现实主义。     记:问你们价值观这种问题,是不是很傻?     张:我只希望能自由自在地活着,快乐最重要,不过现在觉得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
艾水水:我们只是想要自由
    15岁导演了非主流实验电影《亲爱的,某某某》,用意识流手法讲述一个女孩在幻想中失恋自杀,片长12分钟。她这样评说“90后”:“学校老师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家长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70、80后有了些社会经历,也来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其实我们只是想要自由。”     记:一个人“北漂”4年?     艾:是。父母在外地,一年就见几次。去过广告公司,当过经纪助理,现开一家实体服装店。拍电影是业余爱好。     记:《亲爱的,某某某》有点像《重庆森林》?     艾:我比较喜欢王家卫,但他偏重内心感觉,我更强调画面和配乐。     记:似乎别人的评价不太好?     艾:我自己打70分。同龄人评价更中肯。其实别人的评价不重要,12分钟也许在你们眼里只是一个连影片都算不上的片断,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在我的世界里轰然响动。     记:你不上学了,将来怎么办?     艾:我正在考高级摄影师资格证。还准备拍一部《他叫苏格》,关于等待、爱情、一瞬间信任。能自由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很开心。     记:你似乎特别在意自由?     艾:是的,所以我不会受传统观念或商业因素等束缚,我会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朱晓伟:我欣赏中庸之道     华师大二附中高二学生,全国最年轻的国家程序员,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近两年得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十二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一等奖,第二十二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学论文和发明创造一等奖……     记:你玩网络游戏吗?     朱:玩过一阵子,可玩到顶峰后觉得没新东西了,除了和朋友炫耀一下水平,有什么呢?倒浪费不少时间。我现在上网的兴趣点,是看网上推出的新概念、学习新东西。我觉得思想比成果更重要。     记:你眼中“90后”是怎样的?     朱:交友广泛,更追求自由,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有点反传统,这样可能在某些方面更容易突破前人不敢想的瓶颈。     记:你怎么看“自由”、“叛逆”、“爱炒作”这些对“90后”的定义词?     朱:我做过心理测试,自己是一个既保守又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可能有的“90后”想法会比较激烈,更敢于打破社会既有的规矩,那是他们的自由,当然无可厚非。但我觉得还是要学会适应社会,不能让社会适应我,应传承前人的一些东西再有所开拓。我个人喜欢低调,不爱炒作,觉得太出名不是好事,但也不会为了这个而逃避机会,自然发展就好了,我欣赏中庸之道。     记:你有个人发展计划吗?     朱:有机会想去国外看看,比如去美国斯坦福大学,他们在信息领域是顶尖的,毕业后在硅谷大企业干几年,成熟后也许会归国创业,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出力。(周楠 章晟)
来源: 解放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话“90后”——谁比谁的青春狂